第(1/3)页 叶寒最近实在不想看到网上的消息 ,反正都是他干的坏事,看多了自己生气而已。 但还没等他拒绝,邓子琪就把手机塞到了他手里。 略带稚嫩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了出来。 “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新学校上学啊?” “郑老师郑老师,新学校大不大?有操场吗?可以踢球吗?” “这都不用郑老师回答你,我知道!新学校比现在大多了,还有食堂呢!” 孩子们的语气骄傲又雀跃,引来一片惊喜的欢呼。 “是吗?”“真的?”“我好想快点去看看呀!” 叶寒还是把手机举到了眼前。 简陋的教室里,老师面前围着一群面容青涩的学生,或拿着书,或拿着笔,眼睛亮晶晶地,笨拙地用语言描绘对新学校的期盼。 这应该是原本应该入学百明教学点的学生。 原校舍年久失修,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情况比大山村的学校更加糟糕。 如果工期没有被耽误的话,不久之后,百明教学点就能迎来第一批学生。 发布视频的是郑老师,也是当地学校参与多年的一名支教老师。 “虽然我不曾与叶寒先生见过面,但早在小太阳慈善来百明考察的时候,学校就收到了叶先生捐赠的全新书桌、教材、校服、棉被...那也是头一次,学生在接受资助的时候没有被拉着拍照片,写感言,所以我始终认为叶先生并不像网络塑造的那么可怕,相反,更值得尊敬。” “同时,我想问问各位,当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漏风的时候,还会在意新学校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吗?又或者,这所谓的‘豆腐渣 ’工程,又由谁来定义?” 郑老师寥寥几行的文字,却振聋发聩。 一个人连肚子都填不饱了,又怎么会在意能不能吃上肉呢? 叶寒心情复杂,把视频转发给了华兰。 “推上热搜。” 也许,反击的转机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