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刘恶狠狠地白了丈夫一眼:“真有你的,回来不到24小时,铁蛋都哭了三次了!” “这回真不怪我。”路宽笑道:“本来是给姐姐出的题目,他自己把答案送上门了,傻小子一个。” 这属于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到”的认知阶梯。 对于呦呦这样观察力敏锐、已有初步社交意识的孩子,直接满足固然省事,却会关闭她主动思考、尝试策略的大门。 老父亲所做的,是巧妙地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将简单的“索取-给予”模式,扭转为一个“观察-思考-尝试-沟通-达成或失败”的完整学习闭环。 呦呦最终选择“以物易物”,这个策略本身或许稚嫩,但其中蕴含的问题识别、资源利用、主动沟通和延迟满足的萌芽,才是路宽真正希望激发和看到的品质。 呦呦在远处疯跑了一阵,这才见到妈妈的倩影,到底是跟从生下来分开没有超过三天的妈妈更亲一些,小脸上绽放出带着成就感的浅浅笑意,往这边晃晃悠悠地走。 铁蛋在柔软的草甸上哭得起劲,只是没想到妈妈来了也没有搂着自己嘘寒问暖,反而面带笑意地赞了姐姐一句,旋即才哄着她道: “呦呦,弟弟哭了,你要不要帮一帮他?” 她担心担心女儿听不懂,又连比带划地解释:“你看,弟弟的蓝球没有了,很难过,你愿意和弟弟一起玩手里的红球吗?” 呦呦走到妈妈面前,听着弟弟的哭声,又看看妈妈认真的表情,她脸上那点小得意收敛了。 蒙昧的大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随即转化为一种观察和思考,她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好像让弟弟不开心了。 刘伊妃继续引导,她指着呦呦紧紧抱在怀里的红球,用鼓励的语气说:“呦呦,你拿到了喜欢的红球,真棒!但弟弟的球没有了。你去,用你的球,跟弟弟玩一下,好不好?让弟弟也开心起来。” 这是不仅仅满足于孩子解决了获取的问题,更要引导她学习和亲人手足的分享与共情。 小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教育契机,希望呦呦在展现聪明聪慧天性的同时,也能开始体察他人的情绪,尝试用积极的方式化解小小冲突。 呦呦眨巴着大眼睛看着妈妈,又看看哭得鼻涕泡泡都出来的弟弟,似乎在进行艰难的思想斗争。 对于一个16个月的孩子,“占有”是天性,而“分享”是需要学习和引导的社会性行为。 她犹豫了一下,小手下意识地把红球抱得更紧了些,又眼巴巴地看着爸爸。 似乎是在求助。 路宽笑着看向别处,没有任何鼓励或反对的意思表示,希望她自己做决定。 总算是血脉相连,呦呦看着虎头虎脑的弟弟哭得“梨花带雨”,今天简直要把肺活量都练得更好一些了,这才学着爸爸刚刚样子,轻轻把球踢远了些,示意:“球……球……” 刘伊妃捂嘴偷笑:“好家伙,把你弟弟当小狗遛是吧?” 铁蛋显然也是个有脾气的,拧着头根本不搭理她,转而往妈妈怀里钻。 他的脾气倒不是抱怨姐姐“慷他人之慨”,而是老母亲看自己哭到现在都没想着紧紧搂着他安慰一下,于是主动来获取安全感了。 小刘给儿子把脸上沾的草屑拈去,又伸手到小崽子衣服里试了试后背,这十几二十分钟的疯跑已经汗涔涔一片了。 她揶揄地看着老公:“你就是个坏爸爸,一回来就想着捉弄他们。” “顺风顺水怎么看得出他们的性格?我这是借机观察他们,以后在教育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嘛。” “观察出什么了?” 路老板点评天下英雄和时局很多,点评两个16个月大的小娃娃还是第一次,更别提带着老父亲的主观视角: “呦呦心思机敏,很善于从别人的表情、动作里获取关键信息,观察阿飞的态度,观察弟弟的表情,观察和思考你给她的引导,这是审时度势,善用资源。” “铁蛋是一块璞玉,心无旁骛,韧性十足,这世上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性子,小子还挺骄傲,不吃姐姐的‘送来之食’。” 老父亲满意道:“最关键的是,遇到困难都没想着通过抱着大人的腿撒娇耍赖来达到目的,这很难得。” 刘伊妃听得骄傲极了,“那当然!我们的孩子争也好、抢也罢,就是不知道什么叫求,求爸爸妈妈也不行,对吧?” 她看着两个又抱到了一起玩耍的小娃娃,充满了为人母的自豪感。 小刘跟丈夫的性格其实是两个极端: 一个是对战略目标要想方设法地达成; 一个是对于自己再想要的机会、金钱、地位,一旦突破自己的底线,以她上一世这个女演员的弱势身份,能做的就只有远离,不去掺和那些深深浅浅、乌烟瘴气,相对佛系。 两个孩子似乎是他们的结合。 呦呦是理性的策略包裹着感性的底线; 铁蛋是质朴的冲劲内核里藏着骄傲的尊严。 现代行为遗传学通过家系研究普遍认为,对于核心人格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等,遗传因素大约可以解释40%至60%的个体差异。 这意味着呦呦和铁蛋与生俱来地继承了一套由基因编码的神经生理学初始设定,来自他们的父母。 这是一套范围宽广的可能性蓝图,而非一张精确的施工图,而施工显然就是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父母教养了。 之所以在16个月大这个已经开始初步开始和外界交换信息、情绪互动的年龄,已经展现出一些独立的个性特征,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要归功于刘晓丽母女。 毕竟老爹这个首富和大艺术家成天飞来飞去,这三个多月只能隔三差五在视频里稍解相思。 而刘晓丽和几乎是她自己带大的女儿,性格里的坚韧和独立特征就太明显了,这是一种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 要么中国人怎么讲看着丈母娘挑老婆呢,这是一种古朴的智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