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生-《凌晨三点,收到解雇信和追杀令》
第(3/3)页
这感觉来得如此突兀,如此没有逻辑,如此缺乏任何情感或事件上的关联性,与她此刻沉浸在书店安宁氛围中的、完全放松平和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近乎诡异的对比。它与过去的任何因危险逼近而产生的紧张、因创伤回忆而引发的恐惧、或因巨大压力导致的应激反应,都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种……遥远的、模糊的、超越了物理距离和常规感知的、来自时空彼端的……微弱的回声?或者说,是一种她无法理解的、基于某种更深层联系的……共鸣?
林晚的手指,无意识地停留在那一页泛黄的纸张上,指尖恰好按在那颗被绘制的、象征着方向与恒久的北极星图像上。她能感觉到纸张粗糙的纤维,以及颜料微微凸起的质感。她微微蹙起秀气的眉头,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困惑与探寻,试图在内心捕捉那刚刚一闪而逝、了无痕迹的异常感觉,像侦探分析线索一样,理性地剖析其可能的来源。是因为北极星这个意象,不可避免地让她联想到了格陵兰,联想到了那片被冰雪覆盖的白色荒原,联想到了那场决定命运、冰与火交织的最终决战?可是,那种联想所带来的情绪,更多的是事件本身的沉重感、劫后余生的释然、以及对逝去之人的复杂怀念,它们都有着清晰的情感路径和思维逻辑,而非这种空灵的、无根的、纯粹的生理性悸动。
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有些茫然地、失去了焦点地投向窗外。昆明秋日午后那明净得如同蓝宝石般的天空映入她的眼帘,清澈,高远,充满了光明的生命力。那里,此刻只有一轮散发着温暖光芒的太阳,根本没有北极星的存在。
而那一下心跳的异常,已然彻底平复,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只是神经系统一次偶然的、无意义的微小故障,或者只是极度安宁状态下,身体对自己存在的一次微不足道的提醒。她的心跳恢复了平稳,有力,规律。一切体征,都指向正常。
是错觉吗?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整理书籍,导致的身体短暂疲劳带来的信号紊乱?还是潜意识深处,对那段过于激烈、过于超越常规的经历,所残留的、极其细微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神经性印刻,在接触到某个象征性符号时,被偶然触发?
她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理性倾向于前者,但某种更深的、难以言喻的直觉,却让她无法完全忽视后者的可能性。
林晚轻轻地、几乎带着一种仪式感,合上了那本古老而神秘的绘本。封面上的星辰图案在合拢的瞬间,重新隐没在斑驳的深蓝色之下。她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回了书架原先的位置,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置一个沉睡的婴儿,仿佛怕惊扰了某个依附于其上的、古老的梦境或秘密。她站在那里,静静地、深入地感受着自己的心跳,一下,又一下,平稳,有力,规律,与往常没有任何不同。一切如常。
她转过身,将注意力重新投回到手边那些散发着现代油墨清香的新书上,开始继续她未完成的整理工作。阳光依旧慷慨地洒满整个空间,温暖而真实;音乐依旧如同背景般舒缓地流淌,抚慰着心灵;女儿在里间安稳睡眠所发出的、轻柔的呼吸声,像是最安心的定心丸;书店里弥漫着的那股由书香、茶香和宁静共同酿造的、令人心安的静谧,也丝毫没有改变。
生活,依旧沿着它平静、安稳、真实的轨道,缓缓向前运行。日常的魔力,正在于它能够将最深刻的印记,也慢慢消磨成背景中模糊的纹路。
只是,在那片深邃的、已然恢复了表面平静的心湖最深处,一粒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带着柔和问号轮廓的石子,已经悄然沉落。它没有激起任何可见的波澜,甚至没有改变湖水一丝一毫的颜色与温度,但它确实存在那里了,静静地,沉默地,成为了她内心风景的一部分。
林晚拿起下一本等待上架的新书,指尖拂过它光滑而冰冷的封面,感受到一种属于此刻、属于现实的确凿触感。她将那一瞬间的、无法解释的异样感,轻轻地、暂时地埋藏在了意识花园中某个不常被打扰的角落。日子还很长,充满了需要经营的当下,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坚实的平静本身,或许就是对所有未解之谜最有力、最温暖的回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