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镇国就镇国,也不用天天上朝吧?本宫又不是那宫门前的石狮子,实在不行你们就把那石狮子当本宫好啦!” 凤曦抱着床柱吱哇乱叫,让叫她起床上朝的祁霄哭笑不得。 论镇国公主第一天上岗就想旷工,自己还拿她没办法可怎么办? “真不想去?” 坐在床边,祁霄伸手抚了抚少女细嫩的脸颊,语气温柔而又无奈。 如果说人的眼里真有星星,此刻垂眸注视的瞬间,大概能让不少人魂牵梦萦。 凤曦觉得自己不该是其中的一员,却还是忍不住与祁霄对上视线。 可祁霄虽仙姿玉貌,她还是要坚定的喊出那句: “不想!” “好~” 祁霄摇头,小凤凰不想去他还能强迫她去么? 于是他只能挥一挥衣袖,准备进宫去给某人告假去了。 瞧着祁霄一袭绯色官袍,玉带绕腰的挺拔背影,凤曦觉得自己的瞌睡好像都醒了。 “这死脑子!” 抬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她很快强迫自己再次闭上了眼睛。 又是几日光阴过,大昭朝堂渐渐流传起了镇国公主的告假轶事。 这别人告假是真有病,又或者是为了政治斗争,这才会不得不向宫里告假。 可这位主儿可不得了,那是自走马上任开始就没来过! 自古以来,这谁家太子殿下不是兢兢业业准时准点的? 每日上朝不仅不会迟到,还生怕自己发表的见解少了! 即便是皇子被允许上朝,那也是莫大的殊荣,值得他们费尽浑身解数重视。 可这位倒好,那是真不把自己当贵人啊! “老国公啊,您说咱们公主如此雄才大略,究竟要韬光养晦到什么时候啊?” 有大臣旁敲侧击的询问谢老爷子,觉得这当外公的一定知道点内幕吧? “哈哈哈哈,你也说了,曦儿雄才大略,有些见解自不是咱们这些粗人可以参透的。” 谢老国公表面笑嘻嘻心里mmp,他心想凤曦有个屁的雄才大略,她就是单纯撂挑子! 可嘴上还是熟练找补道: “你们瞧瞧现在这朝堂,虽说公主未曾前来,可是否不见从前乱象了?只要是对咱们大昭好,何必拘泥于这些细枝末节呢?” “有理,还是老国公您看得透啊!” 几名打探消息的大臣听得心悦诚服,别说,最近这朝堂还真是稳定了不少。 “公主一向是最有自己想法的,尔等还是莫要随意臆测了。” 随后赶上大队伍,如今已从次辅擢升为首辅的李苍生道。 自打太子与四皇子两派倒台,他也彻底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如今的大昭看似祥和,实际地方还有极多的问题等待处理,太子与四皇子两派更是留下了诸多烂摊子。 但对于心系天下的李首辅而言,这一切他是极愿意去做的。 “首辅大人说的是,说的是啊。” 一名官员点头表示赞同,却又很快话锋一转道: “倒是咱们大理寺卿祁大人近来颇忙,似是将许多公主所涉之事包揽,这实在有些不合规矩了啊……” 对方这话一出,原本热闹的氛围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谢老国公与李首辅则对视一眼,齐齐看向了那说话之人。 “贾大人这是哪里话?大理寺卿祁大人身为驸马,自当竭力为公主分忧。且公主与驸马感情甚笃,驸马所为自也是公主授意的。” 吏部侍郎贾立笑笑,对李首辅的话不置可否。 “下官并非要与首辅大人论证什么,实在是公主久不上朝,所有事务皆由驸马代理,难免让人心生不安啊。” “你这话何意?” 谢老国公皱眉,贾立却一点不怕。 “这储君乃是国之根本,百姓虽不求储君天资灵慧决胜千里,却希望储君能独当一面,而非总被旁人左右不是?” 谢老国公与李首辅没说话,其他大臣却很快议论了起来。 “其实贾大人说的也在理,若公主万事皆由驸马处理,这一两日还好,时间长了怕是会出乱子啊。” 在这些大臣看来,这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驸马没有异心还好,若有一日他有了,那公主和他们这些朝臣要怎么办? 届时朝堂大乱,这天下还不得生灵涂炭? “老国公,李首辅,下官并非危言耸听,只是觉得镇国公主身为储君,还是应当担起储君的责任不是?至于驸马……” 贾立拍了拍身上的官袍道: “自古以来,这朝堂上又有几个驸马不是领闲差的呢?” 说罢他也不再多言,而是像在场所有人拱手告辞了。 可他人虽走了,话却还在一众大臣脑子里反复回荡。 不错,这自古以来驸马都领的是闲差,即便不是闲差,那也不会是什么大官大将。 就比如前三公主凤鸢的两个驸马。 前者沈戈虽有继承沈家的机会,但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将,在朝中之事地位体面却无甚大权。 如今的沈恒呢? 那更是连个朝廷出身都没有。 一直以来啊,大家对他这个驸马爷其实是看笑话多过尊敬的。 再又说说大公主凤云轩那门亲事。 虽说谢家大房的谢耀一直随父在刑部行走,但说穿了也不过是个一部小官。 按照盛德帝对大公主的宠爱程度,估计也不会有太多加官进爵的机会。 毕竟谢家已经够鼎盛了,都出了一位国公,一位皇后,一位刑部尚书,还有一位镇国公主了…… 若再封下去,这朝堂可就没那么稳了。 如此再看看一入朝就是大理寺少卿,如今更是官居正三品大理寺卿,身上还有驸马及祁帅三公子的虚衔。 驸马就不说了,镇国公主如此信任他,几乎算是把镇国公主府的权利都交给了他。 而祁帅三公子的身份,那更是让朝中不少人忌惮的根源。 祁帅祁渊明是大昭战神,其长子次子亦骁勇忠义。 几年前三人固守寒玉关,顶着粮草短缺人困马乏,两大外族的猛烈攻势下守住了大昭国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