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为了争夺草场、水源、牲畜和人口而频繁发生冲突,大量青壮年死亡,直接减少了人口再生产的主体,并产生大量寡妇,破坏了家庭的稳定性。 无论是逐水而居也好,还是人口无法大规模增加也罢,总结出来就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太过于单一。 而破解这两者的弊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农耕。 农耕取决于三个条件:人、耕地、水。 而这三者中最为核心的是人,只要有人在,没有耕地开垦就是了,水源不能到那就兴修水利。 你以为耕种就是把种子撒下去就行了?知道一块荒地变成熟地需要做哪些事儿吗?知道种子撒下去之后到成熟经历哪些过程吗? 这都是技术性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会的,学精更难。 这些都需要时间,恰恰他们没有时间,别说一年时间了,就算是两个月不放牧都能饿死。 如刚刚出声之人的解释,他们如果归附大明,大明一定会迁移百姓,然后在这开大面积耕种,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抛开耕种外,大明在这里建设城池、修建房屋、开放集市。 开放集市,他们就能将奶制品、肉制品、皮毛、放牧中采到的药材等等卖给来这里的商人,一手交易的价格远比上交部落后的价格。 赚到了足够的银子,就能修建房屋,蒙古包的保暖御寒、通风散热效果比房屋好很多,除了空间外,更多的是设计问题。 而一座中等的蒙古包的价格和一座房屋的价格差不多,但使用时间远小于房屋、安全性更是没法与房屋相比。 最后则是城池了,城内绝对比城外安全太多太多。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银子,以前即便是有银子也没法住,现在机会就来了。 谁不想有一个没有敌人威胁、不用承受天灾的安稳生活环境? 谁不想生活在衣食等必需品不缺的地方?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健康的成长,脱离逐水而居的生活? 以前只敢想,想着想着就开始了掠夺,但现在机会摆在了面前。 “诸位,你们好好想一想,造成这一切的是谁?” 第(2/3)页